在震災後,由於多年來持續關注救災平台相關發展,也發現缺乏能即時整合人力、物資、救災的救災平台,對於救災效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包含:物資過多造成浪費,資訊混亂延誤救災進度,捐款用途不明確,有濫用疑慮等相關問題,因此我在除夕深夜,撰寫了〈你的捐款到哪去了?我們第一時間最不該做的就是「捐錢」〉一文。
文章於關鍵評論網刊登出來後,得到許多正反面不同的聲音,其中下列三點最多人討論,因此覺得有必要再寫一篇文章做進一步的說明:
慈濟、紅十字會真的有違法或把大家的捐款送往海外嗎?如果不捐給他們,應該要捐給誰?
是不是捐款時只要確認「專款專用」就沒問題了,如果募款單位把專款專用的款項,移做他用是否違法?
不趁民眾的關注度還在時募款,後續要募款可能會困難重重,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可供做大家參考,但也希望每個人閱讀後都能有自己的判斷和傾聽更多元的聲音。
慈濟、紅十字會未違法,但捐款前,請先了解他們過往募款運用狀況
慈濟、紅十字會這幾年備受爭議,媒體有許多文章質疑其捐款運用之合理性。
論國內救災,慈濟和紅十字會絕對是台灣最重要的兩個團體,不論是經驗、專業、效率、設備,還有眾多投入志工的善心,都無庸置疑的幫助了許許多多的災民和弱勢。
這兩個團體的存在,對台灣的民間救災體系真的很重要,如果能在財務運用的透明度及與災民溝通的部分,解決社會大眾的疑慮,相信過去的批評和質疑也會迎刃而解。
儘管諸多報導和網路批評不斷,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慈濟和紅十字會皆未有任何成立的違法事項,如果有,相信各位一定會在各大報頭版上看到。
然而,法律上未違法,不代表道德上沒有瑕疵。從頂新案之後,大家一定都對這段話格外的熟悉。
每個人對於道德標準的要求應人而異,在法律未規範部分,公益團體財務願意自行揭露到甚麼程度,這也有賴公益團體的自律,這也是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紅十字也為聯盟成員之一,不過許多聯盟成員的所公開的財務報表也是相當簡略)。
慈濟和紅十字會過往因為財務揭露程度不足,引起許多爭議,現階段這兩個單位在網路上都有提供經會計師驗證也符合法規要求的財務報表可供查詢。
建議大家捐款前可以仔細審閱並評估,以這樣的揭露程度和說明,是否已經足以放心把錢捐給該單位,或是需要更為清楚,才能瞭解各項支出狀況,解除捐款時的疑慮。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財務報告
慈濟服務成果暨收支報告
其他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成員之公益團體財務報告
「專款專用」還不夠,必須了解公益團體如何使用
在《公益團體一年427億捐款 透明度體檢 慈濟、綠色和平、家扶 財務最不公開》一文中指出:
美國有990報表強制規範,台灣卻採放任管理。
政府對於公開發行公司的帳目收支都有規範,包括會計準則、財報透明、會計師簽證等;但台灣公益團體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任何強制性公開規定,有關組織的財務狀況,完全由公益團體自行決定是否公開,以及公開內容為何。在法規管理上,與歐美落差很大。
美國990報表(公益團體免繳所得稅申報表)規範的主要項目包含:會計師查核報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固定資產變動、人事費用、前五高薪資、投資細目、公開資訊、每年更新財報等等。
但台灣卻沒有明確規範,因此過去才會有收受幾十億善款,但財務報表僅一頁說明的狀況。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畢竟公益團體非個人所擁有之商業組織,因此本來就有責任和義務對公眾公開其財務報表,並使捐款人清楚執行狀況,即使一般企業,股東都有權了解企業內部財務明細,何況是道德要求更高的宗教及公益團體呢。
且以爭取捐款的實務角度去看,把各類支出盡可能的寫出來,讓捐款者知道有許多支出要給付,尚有多少財務缺口,應該是有助於爭取信賴及增加捐款金額,除非是帳不清楚或有問題,才有必要省略。
公益團體若擔心公布之財務明細表過詳細,捐款者難以查閱,合理的作法應當是建置公益團體的公開財務系統,讓每一筆收支都能迅速查詢,而這樣的系統可由政府來建置、監管並指導公益團體導入,協助公益團體募款。
財務報表不夠詳盡,會有甚麼結果?舉例來說,由於目前民眾捐款,即使專款專用,募款單位仍是可以自行決定在範圍內如何運用,都不會違反法律,
在實務上,一個公益專案就算對弱勢的直接支出不到30%,而花了超過70%以上的專案預算,製做影片、文宣、網站、紀念品、人事行政等,這樣的狀況以現有制度並不違法,從財務報表上也很難看出來,但不見得符合捐款者的期待。
過去,我不知道原來財務報表裡隱藏了那麼多細節,但在執行過許多專案,也跟會計配合做帳寫結案報告後,我才知道,就算一切合法,要巧立名目去消耗預算是相當容易。
也讓我明白如果要做慈善捐款,除了捐給合法募款的組織外,一定要考量下列兩個因素:
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公布越詳細的組織,表示其願意將執行內容受大眾檢視,越值得信賴,如果你無法判斷,可參考《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的財務透明》一文中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案例,該組織提供的財務報告書長達近70頁,不僅有會計師查核簽證內容,還有管理用的分析。
專案規劃:以Kiva、flyingV、yahoo公益勸募這三個募款平台來說,上面發起的公益專案會描述所欲執行的專案內容,以及執行所需的金額,有些還會附上財務支出說明和規劃,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捐款時了解,其執行方向和追蹤執行成果,如下圖:
專款專用未用完之募款餘額,經主管機關核准,可轉移至同類目的計畫
許多人質疑,為何我捐款給莫拉克災民,八八水災,乃至於此次震災專款專用的戶頭,最後卻沒全用在災民身上,這樣不是違背了專款專用的原則。
事實上,這並不違法,下方影片,提供了非常完整的說明。因此如果募款單位沒設定募款金額目標,也不提供詳細的財務說明,捐出去的錢,最後會用在甚麼地方其實是很難掌控及要求的。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的捐款要運用在自己想捐贈的項目,就必須在捐款錢搞清楚再捐,這也是為何我之前的文章會倡議,如果沒有信任的捐款單位,和現階段想要捐贈的項目,其實第一時間並不急著捐,等募款計畫出來再捐也不遲的主要原因。
除此,如果有「救災平台」能將救災所需的物資、人力、和資金需求都公布在平台上,由於物資需求清楚,不要擔心爆量的問題,我們也就多一個選項,可以去選擇捐款購買救災所需的直接物資,或捐給較清楚的募款項目
將愛心不能等的觀念,轉為愛心不能停
由於慈善捐款較屬於衝動型支出,以情感驅動,因此在災難發生的當下不捐款,後續媒體不再報導,民眾通常就不會主動去追蹤和關心,屆時公益團體要為募款就變得困難重重。
這也是為何災難發生當下,即使後續支出有多少,在第一時間無法預估,但絕對還是要強烈鼓勵大家能捐就捐,以免後續善款不足。
從根本來說,如果要讓捐款效益發揮最大,一定要將愛心不能等的觀念,轉為愛心不能停。
聯合勸募協會前秘書長陳文良在《評論:災難捐款的該與不該──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捐》中倡議:
不要有錢一次通通捐出來,這幾年很多受災團體 因為收到各國太多捐款,於是變成必須做非本來專業領域的工作來消化經費,或是必須把錢轉包給其他在地公益團體來執行。
專家建議不如分階段捐款,等重建動作開始,災民回到家園後,長期重建慢慢展開,也許當地政府與公益團體的資源也也恢復正常,不需要這麼多錢,自然可以保留給以後捐給更需要的人。
然而,這樣的觀念和心態的轉換並不容易,所以我會建議,假如真的很想捐款,但又沒有能夠信賴的公益團體可捐,每次大型災難政府都會設立募款專戶,雖然政府對於經費的應用和效率也是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但是政府機關財政支出相關規畫和審核流程相對嚴謹許多,因此較不會有善款被乾坤挪移,跑到私人項目的情況發生,可是被拿去做成果報告,紀念品等等的小惡,通常還是免不了的。
台灣許多公益團體,真的是對弱勢提供很大的幫助,且中小型團體,都經費拮据,為了募款撰寫兩篇文章,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弱勢更艱辛,期盼每個人都能將愛心效益最大化,幫助需要的人。
相關議題:公益團體工作人員是否能拿高薪
去年有一則新聞《慈濟賑災款當年終獎金發 衛福部:不違法!》報導慈濟發放52萬元的募款作為工作人員年終獎金,而受到輿論質疑,事實上,公益團體的行政費用應該多少才是合理,一直都是許多捐款人在意的,因為捐款者希望能將捐款直接用在弱勢身上,而非行政費用。
然而,公益團體也是組織,裡面的工作人員也有家人要照顧,如果一般民眾加班有加班費,三節有獎金,辛苦又為社會服務的公益團體工作者,當然更有資格拿薪水和獎金,否則要如何沒有後顧之憂的去為弱勢服務呢?
在此我要推薦一篇很好的文章及影片,為台灣公益團體的工作人員爭取合理的薪資及福利,因為沒有好的人才,NPO的管理和執行能力就會變差。
捐款應該「指定用途」嗎?NPO的「後勤行政費用」可能省過頭了
就因為這5個對非營利組織的「歧視」,讓他們始終無法改變世界
我與NPO及社運團體合作過,很容易就能發現不少NGO效率跟企業相差許多,而執行能力差,很可能更容易造成捐款的浪費,所以只要財務公開透明,高薪不該是問題。
資料來源: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83056/